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3·民政事务》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5-02-10 10:01

【概况】    县民政局下属边界工作事务中心、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县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县殡葬管理执法大队。下设县第一、第二中心敬老院、县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县老年养护服务中心、县儿童福利院、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县殡仪服务中心、县公墓、生态工业园区殡仪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

【社会救助】    坚持改革创新,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救助体制为重点,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力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亿元。

城乡低保    制定《关于做好2022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的通知》,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分别提高8%、10%,提标后城市低保标准达到673/月,农村低保一类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439/月,二类对象达到417/月。全县新纳入低保对象4271096人,重新调整类别3431061人,单人户施保390人。

特困供养    根据省市要求,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以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市特困供养金达到10500元/年,农村特困供养金达到6852/年,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档分别提高到月人均150元、301元、451元。

临时救助    进一步强化急难型和支出型救助功能,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完善急难社会救助申请和急难情况及时报告、主动发现渠道,建立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共为城乡困难群众5677名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50.79万元。

特殊群体救助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综合运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城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3933名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580.2万元,为3两癌患病贫困留守妇女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6615元,为14名留守妇女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为39名留守妇女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其中一类低保6人、二类低保28人、三类低保4人、四类低保1人,实现留守妇女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年共救助乞讨人员1人,接回在外流浪乞讨人员1人,累计发放流浪乞讨救助金50元。2名精神病患者送往市安定医院进行治疗。

走访探视特困人员    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保障对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基本生活,累计为全县1324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提供照护服务41029小时,累计服务41029人次;为392名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10191小时,累计服务10191人次。多举措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投入资金547.25万元,为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挂牌督战家庭、困难家庭累计发放面粉8679袋、大米1474袋、清油1474桶、香醋1474桶;为1642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衣物7260件(套),床单、被套、枕巾4271件(套),生活用品1452份,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受煤炭价格涨幅较大实际,经单位研究决定,为一二类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通过临时救助的方式进行救助,分别为一类低保家庭每户发放1800元临时救助资金,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户发放1600元临时救助资金,为二类低保家庭每户发放1600元临时救助资金,群众可通过自行购买煤球、蜂窝煤等低价燃煤,确保冬季燃煤供应。

【便民利民】    继续使用县民政系统便民服务二维码,完善民乐民政微信公众号。办事群众只要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上获知办理事项政策规定、受理时限、需交材料、办理流程、咨询电话等信息,实现一扫便知、一点就通,并能随时保存,方便查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与原始的纸质政策信息相比,二维码政策信息不仅更加绿色环保,而且更方便查询和保存,对于需要调整的政策内容,无须更换二维码,只要调整其所映射的内容即可,保证办事群众到的政策信息不滞后,推进便民服务向数字化、便利化提升,让群众更便捷、更直观获得所需信息,让便民服务工作创新有了新载体、新方向。

【区划地名】    加强同周边地区的界限管理 ,在巩固2022年第四轮市域界线联合检查的基础上,始终将行政区划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建立界线界桩一年两查的巡检制度,对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难以辨别的部分界线进行地形修测,保持界线的完整,及时清除界线周围的杂草及其他遮挡物,查看界桩是否损坏和移动、界桩两侧的地形地貌是否有明显变化、参照物是否齐全等。关于中农牧山丹马场场界落地工作,自市政府主持召开山丹马场落界推进会后,县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与山丹马场场界落界协议内容经多次协商,已初步达成共识。全年民乐与中牧山丹马场、肃南县、甘州区、山丹县、祁连县均未因放牧问题发生过矛盾纠纷。

【福利慈善】    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城乡留守老人、经济困难老人、分散特困供养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全年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1626名对象提供居家上门51400小时。完善慈善捐赠对低收入人口重点帮扶机制。89日,县慈善协会接收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向民乐县困难听障人士无偿捐赠的价值250万元的蓝牙助听器100台。县慈善协会按照项目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受助对象筛查、确定,向项目组上报受助对象名单及建立档案。根据市慈善协会统一安排部署,在20229月参加腾讯公益平台“9·9公益日网络募捐活动,实施助力生命    圆康复梦项目,于活动截止日筹集70660 ,86元,获得腾讯公益配捐8260.78元,合计善款总额78921.64元。张掖市慈善协会向民乐县慈善协会共下拨82000元。

【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   指导锦绣家园幼儿园组建党支部。全县共有社会组织273个、党员602名,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9个,党员51名;联合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229个,党员551名。党的组织覆盖率为87%,党的工作覆盖率为100%。全县社会工作职业水平持证人数共1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6‰;共实名注册志愿者563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有服务时长的志愿者29837人,占志愿者总数的53%;服务时长273897.63小时,项目628个,正常运行志愿服务队伍784个。进一步夯实脱钩改革成果,激发行业协会商会的自身活力,强化行业自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现代化社会组织。2022年底,全县共登记注册社会组织273个,其中:社会团体23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8个。

【基层政权】    根据制定的《民乐县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整合资源、优化人才配置,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随着祁连山浅山区高海拔地区8万余群众陆续搬迁至生态工业园区集中安置,管理和服务难题加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不断凸显,圆梦苑社区将难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为确保搬迁群众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增设3个社区(命名为富强苑”“复兴苑”“幸福苑)并暂时调整圆梦苑社区管理范围。

【社会事务】    困境儿童关爱保护    对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更新,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从系统删除,对新增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根据系统录入要求及时录入,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全年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39.06万元;累计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资金108.0128万元。积极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累计为9名符合条件的孤儿发放助学金7万元。

未成年人保护    按照省民政厅、省委编办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张掖市民政局、市委编办等14部门《关于转发省民政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申请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26月经中共民乐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设立民乐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于623日挂牌成立。根据《关于印发甘肃省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设立洪水镇、六坝镇、新天镇、南古镇、三堡镇、顺化镇、民联镇7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均由专业社工人员负责运行。开展辖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根据《张掖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精神,制定《民乐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并印发至各成员单位及各镇、社管委。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将“12345”热线电话合并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确定热线分管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未成年人、监护缺失儿童及家庭得到及时救助。

【殡葬管理】    编制《民乐县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火葬改革区范围并报省市备案。筹措资金30万元,对县殡仪服务中心和县公墓管理房进行维修。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工业园区殡葬管理,完善生态工业园区惠民殡葬基础设施,更好地为搬迁群众提供殡葬服务,2020年实施生态工业园区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4041.88平方米;修建吊唁大厅5个,建筑面积1703.88平方米;遗体停放、遗体解剖、服务、办公、生活等用房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60万元,于2022111日建成投入使用。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共为84名死亡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丧葬补助43.8万元,累计免除殡葬服务费用9.2万元。出台《民乐县文明祭祀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丧葬礼俗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常态化做好殡葬领域安全生产,严格控制治丧规模和治丧时间,妥善应对舆情,全年未产生负面舆情和安全问题。

【婚姻登记】     推进互联网+婚姻服务,不断完善登记设施;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和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全年组织集体颁证活动2次,累计颁证281对;以节假日和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婚姻家庭知识讲座4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8场次,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婚俗倡议书》1200余份;设立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婚姻家庭辅导室、调解室,共调解成功162对,有效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推进市内通办,办理婚姻登记1915件,完成历史档案42048份电子化录入,全部上传金民工程婚姻管理系统。本年度无违法违规登记事件发生,没有上访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婚姻登记率合格率均达到100%